1.埔里地理中心碑(里程0K/海拔450M)→人止關(16K/790M)→霧社(22K/1170M)
很輕鬆,用標準盤,轉速也可以維持在90~100。
2.霧社(22K/1170M)→清境(29K/1600M)
開始有點坡度感,大概跟上風櫃的後段差不多,有坡度,但不難騎。
3.清境(29K/1600M)→翠峰(35K/2330M)→鳶峰(45K/2730M)
開始有點硬,有些坡需要來利用體重轉移來前進。
4.鳶峰(45K/2730M)→昆陽(52K/3100M)
前面的煎熬就不說了,
最精彩的就是最後要上昆陽那段,巴拉卡上助航站都沒它嗆,
個人估計這種感覺應該類似騎了200km的平路之後去騎碧山嚴的感覺。
5.昆陽(52K/3100M)→武嶺(55K/3275M)
最神奇的就屬這段路了,
在這裡其實抬頭就可以看到武嶺,
但前進時速只有6~8km/hr,
短短3km,騎快半小時,
那種看得到吃不到的煎熬....真的...很難形容。
5 回應:
這種實際騎乘的經驗遠比看坡度有用多了,
4,5段會難騎是因為坡度加大而且加上高度高空氣稀薄嗎?
第四段最後上昆陽的坡是真的有比較陡,
第五段的坡度其實還好,
空氣稀薄有沒有影響?我想多少是有的,
但小弟不常在那麼高的地方活動,
無法給正確的答案,
就上次塔塔加的經驗,
在接近終點的時候這種「路很平但騎不快」的感覺也曾出現過,
我想(純推論)
體力用得差不多+有點坡度+氧氣變少
綜合起來大概就會是這種結果,
其實騎得快慢是一回事,
但那份美景,
~可以令人不斷回味~
即使煎熬也值得啊!
有一種這就是武嶺的感覺
「不上武嶺非好漢」
是這樣嗎?
補充
如果像登山車那樣輕的齒比
會不會更好騎一點......
﹝我老爸後飛輪去改成登山車的飛輪了,後變也改了......﹞
A:「不上武嶺非好漢」
Q:那座山雖很多人去挑戰,但不代表一定要去騎過,因為高山容易產生高山症,不見得每個人都適合騎上去,一定要審慎評估自己的健康狀態,再決定要不要去,就算去了半路覺得不舒服,也請馬上停止。
其實開車或者搭車上去看風景就好了,
不管是不是騎去,風景一樣很美。
Q:「我老爸後飛輪去改成登山車的飛輪了,後變也改了......」
A:伯父精明...他的決定是正確的。
張貼留言